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十五章 京城事变 (第2/2页)
先帝驾崩之日,京城混乱,各个皇子派系纷争,可谓是流血漂橹。胜者为王,那一天最后站在高台上的便是风立秋。 京城人犹记得那个满身血污,却眼神坚毅,允诺天下苍生皆朝殷的新帝的身影。如今的京城可是无人敢反。就算是心中有些小九九的官员,也无人起过反心——打压承兴帝可以,想踏过他的尸体取而代之,又谈何容易。 一时间空气都沉默了。 “好!哈哈哈哈……那你可,把他们护好了!西南军听令!取承兴帝头颅,告慰西南同胞的在天之灵!”孟竹钦每一个字都顿得很用力,仿佛从他尚且年幼的身躯里爆发出全部力量,紧接着就被新上来的禁军压制,又有西南军统领追上来,把他解救。 “杀——” 封珩看着京城里兵荒马乱,兵刃既接的场面,转着手上的红玉尾戒,不知在想什么。 “谁输谁赢,已是定局……” “咱这军队里没让我们了解到的手段可多着呢,光一个路岂知就够小皇帝喝一壶了,你就这么确定?一点转机都没有?” 封珩微摇头,“皇兄可不打无准备的仗。”他视线瞥过换上盔甲的孟竹钦,和逐渐坐上辅佐位的路岂知,轻笑一声,“你觉得为何城内会在我们来之前这幅模样?” 边城空无一人,防守薄弱,几乎就是做好了准备,请君入瓮。 而先入军队未到巳时便发作,孟竹钦被抓住的事——时间得回溯到一个时辰前。 “吉时已至!诸位,随我出征向北,共同伐汗!”他一身轻盔重甲,战袍上的羽翼暗纹似有凤凰展翅。他跨于雪驹之上,领军出宫门,便令不少人侧目:承兴帝愈发有先王风范了。 孟竹钦此时在翰林之列,听一暗卫禀报:“太后口谕:待皇军出城,我军巳时便可突入,占领京城,夺玉玺,举大典,由国师测君权,既可登基。即便皇军折返,他们也来不及了。” 孟竹钦微不可闻地点点下巴,那暗卫便隐去了。 梁知府梁羡之远远看了他一眼。 梁家…… 他吩咐另一边隐匿身形的人,“勿要向城外走漏任何消息。” 黑影点头,闪身离去,若是有心人注意,便会看到他腰间凤凰吞火的玉佩——无焰军! 孟竹钦注视着风立秋带着浩荡的军队,被路旁民众簇拥着,一路向前。 他敛下眉眼,本是墨黑的眼瞳逐渐染上金光。他抬手似是摸向耳后——是动手的暗号。 反军们虽心有疑惑,但不敢怠慢,迅速传遍了暗中隐匿之人。 “哎哟!”不见人推,但人群中有行商挤出,跌倒在大道上,挡了马蹄的路,随着白马一声嘶鸣,风立秋及时勒马避免踩踏,紧接着耳边传来破空声—— “陛下!” 箭雨在禁军队伍中画了个圆阵,不少人跌下马,痛苦不堪地在地上翻滚。 四面八方的屋舍、琼楼中、人群中涌出与紫色劲装,银色盔甲的军士,与禁军缠斗在一起。 号角吹响,战鼓擂响,“陛下遇袭!捉拿贼人!” 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,群众慌乱得四窜,却发现他们一直处于禁军的包围之中,暂时不会被伤及,却也无法逃离。 京城已被反军完全渗透,根本无处可逃。 一时间兵刃相接、尖叫不断。 无人注意到事件的中心,风立秋还神色自若地坐在马上,手中握着差一点就能刺中他的箭,看着这一番混乱之景,微弱地勾了下嘴角。 “陛下!”福全接过那支箭,表情凝重,以银针试箭尖,并未试出毒,但看这箭阴寒,以及中箭军士的反应,实属无法让人安心。 “你拿火试试。”风立秋留下这么一句话,驾马冲出了混战之地,他立于高处,拉开弓直指反军的领头将士们。 福全看着手中之箭,被火灼烧后,尖锐的箭头依然发着寒光,与寻常弓箭无两样。而渗人的在于——细密的黑点从箭柄中涌出,被烧焦的虫子如沙子一般散落。 “毒蛊……”福全心下震惊,“蛊”之术向来西南为盛,而京城中他所知会此术者唯有一人,梁太后。 压下心中疑虑,福全忙参与指挥着其他侍卫。 “福公公,你说这是蛊虫?好一个恶毒之法……” 福全安抚了一下聚集的朝臣们,各家守卫在此,应当无所大碍。见这个上任不久便获满朝文武赏识的年少状元郎低声询问,想起他出身寒门,约莫还未有自家护卫,难以自保,不由点点头,“孟修纂,莫要惊慌,陛下眼下,定护大家周全!” 孟竹钦应和着,“嗯,陛下威武,我听闻福公公也身手了得,想必孟某是多虑了。” “多虑什……”以福全的反应力都未发现端倪,他抬眼才发现眼前的少年双眼流金,眼前爬上密密麻麻的黑点——不知什么时候背后被那毒箭扎入了,虫子顺着伤口爬上全身啃噬,他靠着惊人的耐力才没像其他人一样在地上打滚。 “福公公!”众人只看见福全突然倒地,背后插着箭,而孟竹钦一副受惊的模样,搂着福全嘶声大喊。 “你会……”福全漆黑遍布的眼睛睁大,看向孟竹钦的方向,“蛊……” “嘘……睡一会儿吧……”只他二人听得见的气音传入福全耳里,福全再也支撑不住意识,沉入黑暗当中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