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十五章 京城事变 (第1/2页)
翌日,天亮得稍晚,乌云密布,有人抬头看着天,“要入夏了。” 京城城郊,起义之势整装待发。 路岂知身体抱恙,坐在马上的身影稍显臃肿,封珩从背后看他,那人再难受也是挺直了背脊,不见佝偻之态。 “破风怎么还不回来……”云今宴心中微沉,平时他对破风都是放养政策,但他们之间有特殊的联系,云今宴需要时总能把破风唤到身边,如今破风却是迟迟不归。 “城里出事了?”封珩也侧目。 “他性命倒是无忧。”云今宴摇头,倒是得意起来了,“放心,我教的,英俊勇猛不说,保命最在行。” 封珩没理他,“无焰军回去复命了,可皇兄就算留下他们,也该送个口信来才对。” 偌大的京城却仿佛筑起了密不漏风的墙,一点儿城中的消息都无法走漏。 “报!玉王爷已派人占据城门周边,先入京城的士兵们也在四处潜伏就位,我等随时可入城!” “京城……好久不见了……”路岂知仰望着城门上的刻字,眼神愈发冷冽,周身散发出凛冽肃杀之气,让身边的人不由得后退,阵前只余他一人凸显。 一直以为只是个颇有学识的文弱之人竟有如此大将之风,起义军军心顿涨。 “是啊,好久不见了。”只有梁天枢姿态悠闲地摇着扇子,好似骑马踏青的公子哥儿。 路岂知微微侧目。他对梁天枢颇为赏识,是个可造之才。只是各自利益为重,梁天枢只是梁家的临时话事人,交集并不多。 而此次梁天枢“起死回生”,都以为他葬于山下。他们无所谓,梁家也态度淡漠,只有穆卿卿一直在找他,竟还真将人从鬼门关救了回来。 路岂知虽对此说法存疑,但他未作多言,便让梁天枢回到属于他的位置上。 此事一成,梁家地位定涨。只是再涨,也终归是在天子脚下。路岂知咳嗽几声,不再拿手帕遮掩,而是将血沫咽了回去。 “嗯……梁家的私兵也都候着了,路先生,请吧。”梁天枢状似高深莫测地将眼神挪向城里,其实他什么也没看。 随着他话音刚落,城门撼动,缓慢打开,仿佛密闭中找到了一个宣泄口,嘈杂的声音从城内涌出,有人声,有兵刃相接…… 士兵们的耳力再好,也无法分辨发生了什么,领军的路岂知神色未变,举枪指城,“巳时已到,随我入城!为玉王开路!” “反承兴!拥玉王!冲啊——” 稍慢一步,封珩和云今宴随着驾马跟上,逐渐落于队伍后头。几千军马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城门,四周家家户户紧闭门窗,仿若无人。他心生疑窦,抬眼远望,视线几乎穿过一座城,金眸微睁——“躲避!” 两人打马疾退,远远听见将士指挥的吼声:“关城门——放箭——” 眼看着刚打开的城门又要关上,封珩也无意出去,看了云今宴一眼,云今宴意会,立马飞身趟马,捞起封珩躲到了烽火台上。 漫天箭雨下到了京城外围,不断地有士兵哀嚎,受伤的马嘶鸣着横冲直撞,一时间起义军的阵型破碎,军心紊乱。 “怎么回事!?” “是玉王爷!怎么会!” 众人皆惊,只见皇宫门前的高台上,略显清瘦的青年被禁军押着,京城的人几乎都簇拥在城中心,有斩首示众之势。 “玉王!先入军队呢!?何故提前进攻?”西南的老将军咬牙切齿,此时却箭在弦上,容不得他犹豫,“将士们!杀——随我救玉王!” “杀啊——” 重振旗鼓的起义军顿时气势汹汹,几乎杀红了眼。 “噗——”因受了刺激而胡乱冲向前端的一骑士兵被贯穿喉咙,应声倒下,马匹受惊地窜入人群,被禁军制服。 众人看向高台上方射出那一箭的人。 他身披金甲,玄色镶金的战袍在风中烈烈,年轻的帝王那端正俊逸的脸上轮廓更显凌厉,他威严十足地居高临下地看着所谓“反军”。 “何人胆敢在王都造次!”逼到了他眼皮子底下,风立秋岂有放过的道理。 “我,孟竹钦,殷朝太子风立春与西南孟氏之后,”不知什么时候,被押上处刑台的孟竹钦挣开了几个禁军。人高马大的禁军接连倒下,围在他脚边。他淬了一口血,抹去紧闭的右眼渗出的血,“携一万将士,讨伐顺德,还大殷民生,以证天道!” 他毫无惧意地望向风立秋,“承兴帝,京城现有禁军三十万,而我军一万,劣势在我,我便提个要求,疏散京城百姓,两军对战,如何?” “呵,此番话妙,好话可让他说尽了,小皇帝这是答应了败威名,不答应败民心啊。”找了个安全又隐蔽的绝佳观赏台——皇宫房顶的云今宴啧啧道。 封珩手里还捏着起义军发的干粮,但是实在不好当看热闹下饭的,太干,他拿去堵住云今宴的嘴,“孟竹钦非莽撞之辈。” 对于这个令他刮目相看的小状元,封珩最欣赏的便是他“识业务者为俊杰”。非万全之策不出手,某种意义上与风立秋是同类人,他怎会不自量力地鸡蛋碰石头。 不管孟竹钦有什么准备,风立秋是面上波澜不惊,震声道:“我看谁敢离京半步!今日若不信朕和禁军护你们周全,大可加入他们——非我臣民者,是为敌。为敌者,杀之!”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