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七十六章  (第2/2页)
好。”    “小姐去后,要记得听吴将军和元宝的话。不过若有不赞同他们的地方,也可以向他们直接提出来,他们会听的。我就不陪小姐去了。”齐朔说。    待侍nV们开始为韶声收拾南征的行装,她才意识到自己到底答应了什么。    她一个人,要随着不熟的吴移,和曾经相熟而现在不熟的元宝,做元家军的监粮官。    而齐朔不在。    她要一个人面对这全然陌生的一切。    没人在她身边给她出谋划策,什么都要靠自己。事情办砸了,大军就无粮可用了。    韶声心中不禁打起了退堂鼓。    但消息已经放出去了,她不能反悔。    罢了。    跟在齐朔身边,是可以随时问他。但他未必见得会答。    且他答的东西,也未必是真的。    他是将军,高不可攀的将军。将军没有义务为自己答疑解惑。    将军做什么,有将军自己的道理。譬如,将军会与柳韶言见面。    韶声这些日子,每每面对齐朔时,虽然看着如常,但心里都要提前做许多铺垫。    虽然还是要下意识地依靠他,但往往很快就会意识到,自己这样无依无靠的孤nV,与将军之间隔着的,岂止山海。    她只能在将军的羽翼下活着。    因此对着他的大多时候,再不同曾经那样坦然了。    只是努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。    走了也好,躲出去不见齐朔,心里能少别扭一些。    苦就苦吧。她试着忍忍。    韶声换了个角度安慰自己。    大军出征之日,天朗气清。    齐朔仍是老样子,身着一袭青袍,站在高高的城楼上,为将士们祝酒践行。    韶声穿着利落的短打,与元宝站在一道观礼。    他站得可真高。她想。    他站在午时灿烂的日头下。    日光刺眼,韶声眯起眼睛,只能勉强分辨出城墙上的人影。    怎么又穿这件青袍?    他明明可以穿成亲时的那种礼服,红袍玉带,高冠广袖。    也可以披银甲,持长剑。    这才是元将军该有的气度。    韶声不禁要把这些拿来偷偷跟元宝讲小话。    “将军有将军的打算。”元宝回。    “哦、哦。”韶声尴尬地闭嘴。    她又忍不住了。    她又失言了。    不过,这只是南行前微不足道的小cHa曲。    向南的路上,韶声与元宝的相处还是很融洽的。    韶声不负责路上的运粮押粮诸事,因此与元宝一道,快马加鞭,提前南下。    元宝之责,是要赶回尉陵,纠集平江府守军,以应吴移从北方带去的人马。    而韶声要随着元宝,在平江诸地,按照计划,提前准备好百姓运来的粮草,供大军沿途补给。    此事对韶声是件极大的考验。    “若是大军到了,我们粮草没准备好,这可怎么办?”她担忧地问元宝。    “不会的。”元宝宽慰她,“将军都计划好了。一来我们提前到,有大把筹粮的时间;二来若百姓筹措不及,大军可就地休整。粮草总数将军早算好了,最坏的结果也不过耽误些时间。夫人不必负担过重。”    “这些事情夫人不会做也没关系,各地馆驿粮仓,都有充足的人马,可供夫人支使。夫人可以先听他们的意见,再做决断。”    韶声虽受了他的安慰,心中仍然战战兢兢。    自从双脚踏上平江府的土地,她就睡不好觉了。    1    从白日里就开始思索如何赶时间,一直想到深夜。    直到了她熟悉的澄yAn城。    韶声一路上想了许多问题,修修改改,涂涂抹抹,全列在了一沓纸上。    当澄yAn的县官出来相迎时,她便照着这一沓纸,一件一件地念。    也不管它们究竟有没有用,一GU脑全抛了出来。    反正问多了又不会怎样,总b问少了强。    其中既包括了担夫相关的问题:担夫人数几何?都居住何地?一趟大概运量又几何?    也包括了粮仓驿站相关的问题:粮仓在何地?运粮的牛车几何?驿站人数几何?马匹几何?脚程如何?    直问得县官老爷满头汗,身后的几位师爷更是忙忙碌碌,出出进进,为县君大人确认数目。    能确认的东西,韶声记在纸上;不能确认的东西,她便在上头作个记号,等下次的回报。    1    她刚与齐朔成亲时,有乱七八糟的夫人来送礼,她就是这般记账的。    再加上,韶声从小教养在深闺,从没经历过这样的场合,故而不太清楚与人相处的弯弯道道,只凭着一心清查的直觉,问不到想要的答案,就一遍遍地重复,更显得铁面无私,难以对付。    让本见她是个nV子,想浑水m0鱼,得过且过的大小官吏,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JiNg神,认真应对。    连一旁的元宝也不禁啧啧咂舌。    心细负责到这种程度,真是了不得!    不愧是将军的夫人。    吴将军好眼光!他甚至在心里为之前错怪吴移而道起歉来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