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孟鸢结局 (第1/2页)
孟鸢大婚那天,十里红妆,极尽奢靡。 天降异像,有白虹贯日,隐约可听凤鸣之声。 不久,京城便有小儿童谣传出——凤凰出,百业兴,江山定。 讲的便是这孟家二小姐天生是为国母之才,不仅清泓大师金口玉言断得有为凤凰转世,现在还有上天都眷顾的无双荣光。 孟鸢嫁于太子一月后,我随着王氏去探望她。 王氏带了两个饱读诗书的婢子给孟鸢,语重心长: 「身为太子妃,你可要时时为太子建言献策,这样才能让太子知晓你的好处。」 我暗自腹诽,王氏可真是望女成凤,自己诗书不通,却盼女儿能效仿秦琴,攥住男人的心思。 「女儿知晓。」 孟鸢摸着隆起的肚子,喜气洋洋。看着安静喝茶的我,话锋忽地一转: 「太子手下有一名武将,虽丧妻有子,不甚年轻。却是个会疼人的,我给棠jiejie牵线可好?」 王氏也是慈眉善目: 「这事儿,是我提的,我想着到时候你们姐妹俩日日待在一处,也好互相照应。」 我垂眸,一副十分感动的模样: 「母亲,您对我这般恩情,我实在无以为报。」 是啊,真是好恩情,让我嫁给一个年过半百的武将,好跟着孟鸢来换命格,以我的血rou滋养孟家青云直上的阶梯。 她们大抵是觉得孟鸢要飞上枝头变凤凰了,便能在谢家的天下横着走路了。 小心思昭然若揭,像是在把别人当傻子。 可是却不知道,能为国事出谋划策、分忧解愁的婢子哪里会是王氏随手能寻得的,不过是我有心调教送上门前,只等着她们有朝一日,狗急跳墙。 孟鸢嫁于太子后,急于掐尖固宠。 很是将那两个婢女的良言采纳。 妥帖料理内外事务,广收人心,博览人才。 更是不顾金枝玉叶的娇贵身躯,才诞下皇儿不久,便亲自跟着太子去江南治理水患。好让太子觉得她是识大体、知进退的最佳盟友。 她在江南对着水患流民建言献策,想法虽有些天马行空,却被太子赞为新颖聪慧。 临走之时,百姓夹道欢送,更是称赞孟鸢有贤后品德。 她的美名传来京城,就连我和谢修尧都有所耳闻。 谢修尧抿了口茶,垂眼看我,眸光灼灼: 「万一她声望扶摇直上,美名在民间广为流传,反让太子成为众望所归的继承人,岂非前功尽弃?」 我抬眸睨着他,轻声说道: 「太子与孟鸢到底年轻,急于求成,治理水患之时办下不少糊涂案;再者,没有不疑心的天子,何况陛下如今龙体欠安,更是惧怕年轻的皇子蠢蠢欲动,取而代之。」 谢修尧挑了挑眉,一副了然模样,并未言语。 他比我了解他父亲得多,陛下现如今虽然对太子多有嘉奖,然而看着群臣赞叹,百姓臣服,太子行事越发高调,难免不会多心。 更何况太子非孟鸢不娶,究竟是的确对她情深不寿,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意的是孟鸢背负的凤命传言,此时便是值得陛下思量的了。 我递上一沓卷宗,继续道: 「殿下借与我的暗卫的确精良。他们侦查得知皇后那边的人手已经在二皇子身上下药了。日积月累,二皇子恐怕会逐渐虚空。一遇刺激,恐怕性命难保。待太子动手之日,便能一石二鸟。储君之位,只能花落殿下之手。」 谢修尧手中的佛珠微微收紧: 「孟小姐真是聪慧非常。金银珠宝、锦衣华服,若是功成,我必不会吝啬于你。」 我摇摇头,沉声道: 「功名利禄固然好,然孟棠所求,唯有自由。」 上一世,我被京城孟家所害,困于后宅三寸天地,死了也是埋在院中的海棠树下喊冤无门。 这一世,我为亲生父母报仇之后,只渴盼阅遍大好河山,纵马于漠北的长河落日圆,泛舟于西湖的水光潋滟。 14 立春之日,二皇子在观云台突发恶疾,口吐白沫,血流不止。 幸得四皇子谢修尧与大理寺少卿恰巧路过,四皇子重手足之情,当即派遣医女救治,才挽回二皇子一条性命,只可惜人虽然救下,却失了心智,行为举止与幼子无异。 大理寺少卿发觉事出蹊跷,当即审问二皇子身边的仆从。 上一世下药的仆从早就被太子一派的死士料理干净,硬生生不留一点马脚。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,此次谢修尧的暗卫先行一步,不仅活擒死士,更是获取了太子密信,太子谋害手足的证据确凿。 淑妃哀痛无比,恳求陛下做主: 「燕陵素日战战兢兢,不敢逾矩,而太子竟然还是容不下他!」 淑妃年轻时便是宠冠六宫的天姿国色,是以二皇子是陛下亲自教养,寄予厚望。 现如今在陛下亦是爱重淑妃,眼看二皇子危在旦夕,陛下心痛不已。 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 此时江南地方官联合上书,指责太子和孟鸢贪赃枉法,借着治理水患的名头搜刮民脂民膏,不顾官声,不惜民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